在Java开发中,三元操作符是 if-else 的简化写法,在项目中使用它的当地许多,也非常好用,但是好用又简单的东西并不表示就可以随便用,如下代码:
public class Mai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i = 90;
String s = String.valueOf(i < 200 ? 99 : 101);
String s1 = String.valueOf(i < 200 ? 99 : 101.0);
System.out.println("两者是否持平:" + s.equals(s1));
}
}
运转成果如下:
成果分析:
i是90,必定小于200,两者回来的值必定都是99,但是这个99是有区别的:
- s 是 履行三元判别,回来整型的 99,然后再转String,实际为字符串类型的“99”
- s1 是履行三元判别后,回来浮点型的 99.0,然后再转String,实际为字符串类型的“99.0”
在101 和 101.0 这两个数字中,在变量 s 中,三元操作符中的第一个操作数(99)和第二个操作数(101)都是 int 类型,类型相同,回来的成果也就是 int 类型的 99
而变量 s1 的情况就有点不同了,第一个操作数是 99(int 类型),第二个操作数却是 101.0,而这是个浮点数,也就是说两个操作数的类型不共同,可三元操作符必须要回来一个数据,并且类型要确定,不可能条件为真时回来 int 类型,条件为假时回来 float 类型。编译器是不允许如此的,所以它就会进行类型转化了,int 型转化为浮点数 99.0,也就是说三元操作符的回来值是浮点数 99.0,那这当然与整型的 99 不持平了。
为什么是整型转为浮点,而不是浮点转为整型呢?
这就涉及三元操作符类型的转化规则:
- 若两个操作数不可转化,则不做转化,回来值为 Object 类型。
- 若两个操作数是明确类型的表达式(比方变量),则按照正常的二进制数字来转化,int 类型转化为 long 类型,long 类型转化为 float 类型等。
- 若两个操作数中有一个是数字 S,另外一个是表达式,且其类型标示为 T,那么,若数字 S 在 T 的范围内,则转化为 T 类型;若 S 超出了T 类型的范围,则 T 转化为 S 类型。
- 若两个操作数都是直接量数字(Literal [1] ,则回来值类型为范围较大者。
结论:
确保三元操作符中的两个操作数类型共同,即可削减可能过错的产生。
本文正在参与「金石计划 . 瓜分6万现金大奖」